欢迎访问无锡虎贲户外
客服热线: -

无锡虎贲户外

把周末留给虎贲

陶宴岭,寻访隐士的足迹 ——“上青古道”徒步杂记(下) [复制链接]

陈羽芳 991 1
陈羽芳
话题: 2
回复: 2
楼主
本话题最后由 作者 于 2017-02-25 12:34 编辑

    素有“古越第一官道”美称的陶宴岭古道,是上青古道中最精华部分,旧时属于绍兴到稽东、王坛和嵊州的必经之路,始建于南朝,完工于明清,因时代久远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并且也是南朝齐梁年间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隐居之地,故又名“陶隐岭”,距今超过一千年历史。

    中国古来就有隐士文化,自北魏的竹林七贤、东晋陶渊明、东汉严子陵到终南山大批隐士,均是颇具风骨之名士,他们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又高风亮节,不甘于腐朽官场泥足深陷,于是远离庙堂,择山林而居,或渔樵耕读,或呼朋唤友,或潜心研学,乐得自在。说起这位陶弘景先生的名字,似不如前面几位那么如雷贯耳,但要提起茅山道士那肯定是妇孺皆知,对了,这位陶先生正是道教茅山派的开山鼻祖,是真正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晨起出发,晓雾笼罩,青林翠竹,翼翼生风。一行人沿着石阶逐级而上,刚好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境。正值初春,乍暖还寒时节,山里寒意深重,脸颊上冻得生冷。九九歌里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可我还是只感受到“三九四九冰上走”的瑟瑟寒意。队友们可是走得兴致勃勃豪气冲天,阿唐歌亮起他的金嗓子,在山路上唱起了吊嗓神曲《天路》,荒腔走板却也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寂静山谷里回荡着欢声笑语。

    好在一会儿太阳大神就现出了它的真身,山坡被阳光分成了阴阳两界,一面是石壁花树都披上金色的薄纱,熠熠生光,仿佛是天堂里的长生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神秘而绚丽。另一面是压抑在青郁阴影里的凝重,山峰似怒目金刚矗立无声,逼视着来人,逼视着人间的七情六欲。陶弘景曾描述此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实是欲界之仙都”。因着陶先生是修道的隐士,连带着他的居所也带上了几分碧落九天的仙气。

    饭沙石的故事很有意思,说是仙人在路上跟我们一样行路匆匆,饥肠辘辘之时就地用餐,谁知咯了牙,吐出一粒砂石,竟然还会说话,说“渐长吧”,就越长越大,一直长到眼见的巨石这么大。

    过陶宴岭半山腰有一座灵庙,面积不大却香火鼎盛。原来从前有一壮汉患疾,四处求医无果,途径此处泉水洗脸休息,眼疾忽然不药而医,喜出望外,便在此建庙报恩。即便只是一个虚幻的传说,队友们听了还是仍不住都来掬一把清泉,沾沾仙气。



    走走停停,约莫一个钟头多,便到达了这个亭子,也就是到了制高点岭上人家。高山上的村落不算兴盛,错落在山坡上有几处屋舍。倒是田间地头的青菜,晶莹的晨露装点着宽大的叶瓣,在山巅的曦光里超尘脱俗,如舞如蹈。遥想陶公当年,放纵不羁爱自由,宁愿独享一方山水,也不愿入朝为官,倒是南梁皇帝三番五次上门寻访问政于他,陶公由此竟得了个“山中宰相”的外号,何其潇洒!



    下山途中,偶遇一处竹林木屋简约而不失雅致,尚在施工。仔细打量,却是一位长发短须的中年人正在用割机断竹,气质非凡,许是位现代隐士,相中了这仙山秀水,筑一小屋修身齐家。屋里一位美妇淡扫娥眉清丽婉约,该是夫唱妇随红袖添香的一段佳话吧。


   

    再往下就是王坛镇的新联村了,一个古道旁依山傍水的村子,没有西风瘦马,只有小桥流水,腌鱼腊肉在享受阳光的抚慰,雪里蕻在溪水里浴水而歌,太平盛世里的人们在太平桥上来来往往,在宁静的时光里与世无争。




    旅程的终点是冢斜村,是虎贲赠送的小福利。不曾想这不过3个平方公里的小村,竟然是大禹的后裔聚散村,也是大禹妃墓葬地,还曾是越国早期的都城。

    村口一座余氏宗祠前后二进,四合院的结构,一座两层的戏台明显是最近翻新过的,台柱上的雕刻五彩镀金,雕工繁复,可以想见当年的兴盛。领队豆爷和另一位女队友忍不住登上戏台,即兴唱起了“宝黛相会”,唱腔深沉隽永,委婉细腻,引得众人拍手叫绝


    村里老房子不多,但一望即知年代久远,青砖石瓦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门廊或庭柱上精美的镂空木雕似乎在无声地诉说这里曾上演过的繁华。



    天井里一口硕大的水缸,蓄水防火两用,此时盛满了雨水倒映出白墙黛瓦,碧云蓝天,别是一番景致。

    真正的隐士也是如此吧,即便处江湖之远,居一方小天地,但依然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失治国平天下的大情怀,希冀用经世济民的才华造福苍生。而吾等凡夫俗妇,在红尘烟火里过活,不必读懂地法天天法道,惟自在有心,足矣。


2017.02.25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